化学经纬
化学经纬

课题不顺,放弃还是坚持?这是个科学问题

chem化学科普37710

科研圈内的小伙伴们,有没有经历过课题进展不顺?没有?恭喜你,你就是传说中的天选实验员。如果有,那也没啥,不论是初入实验室的科研小白,还是誉满天下的诺贝奖得主都少不了它的折磨。世所公认的天才爱因斯坦,也曾花了25年追求统一场理论而一无所获。他在一封写给好友路易斯•德布罗意的信中形容自己像一头固执的鸵鸟,将头深陷于相对论的沙堆,不愿面对“邪恶的量子理论”现实;两获诺贝尔奖的鲍林曾坚信高剂量的维他命能治疗癌症,他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和美国国立卫生所巨额研究经费,结果却是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。

课题不顺,放弃还是坚持?这是个科学问题 第1张

爱因斯坦(左)德布罗意(中)鲍林(右)。图片来源于网络

事实上,课题进展不顺意味着我们在研究中需要面对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:如何尽量避免因为主观判断失误让课题进入“死胡同”,即避免出现“沉没成本偏差(Sunk-Cost Bias)”。所谓沉没成本,在经济学上指的是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。无论现在或将来做出任何决策,都不可改变。举个生活中的小例子,在一个著名餐厅排号吃饭,等了20分钟还没有桌子,服务员告诉你还需要等至少一个小时,这时,你已经花费的20分钟就可以看成是沉没成本。

回到科研工作,科研工作者在课题开展之初极有可能存在主观臆断风险,因为人们往往坚信自己的判断或被诱人的成功前景所吸引,推崇坚持到底的精神,相信“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毫无疑问,有些时候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,但在某些情况下坚持下去却只能碰上“南墙”,这对科学发展可能是不利的,造成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浪费。

为了在科研决策中最大限度避免沉没成本偏差,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化学系教授Fraser F. Fleming依马库雷塔大学商学系教授Elaine Perignat最近联手进行了相关研究。他们邀请药物研发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参与调查,通过设计半开放型访谈,以获取3个方面问题的答案。这3个方面问题是:(1)沉没成本偏差在什么时候发生?(2)企业界和学术界的科学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避免沉没成本偏差?(3)实施哪些策略可以避免将资源持续投入到“死胡同”课题中。采访、记录过程由社会科学背景的Elaine Perignat 教授主导,鉴于她没有化学专业背景,也没有从事过化学研究工作,这有利于消除受访者的同行顾虑,得到更真实、客观的信息。

课题不顺,放弃还是坚持?这是个科学问题 第2张

本文的两位作者。图片来源:Angew. Chem. Int. Ed.

对于药物研发企业来说,成功开发出一种药物并投入市场往往需要耗时10年以上,耗资达20亿美元。在这样惊人的投入下,药物研究往往伴随着巨大风险和挑战。因此,对于药企来说,在研发初期“毙掉”没希望的化合物也是一种成功。为此,有些公司甚至推行激励机制,奖励能够在药物开发项目上“及时止损”的员工,并提出了“快速毙掉(Fail-fast)”项目的早期淘汰策略。这个策略有破有立,不仅止损,也促使资源再分配。

药物研发荆棘重重,因为体内药效不佳、毒副作用、成本过高或市场已经出现竞争优势更大的同类产品、90%以上的候选药物会“倒”在研发中途。因此,避免课题负责人主观武断、情绪化决策尤为重要,很多公司采用了专家委员会审查制度,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化学、生物学、毒理学等多个领域专家和企业高管组成。公司激励评审专家发现项目的“陷阱”,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科学设置了多个阶段关卡(stage gates)及时把关。

基于数据进行逐步、系统分析,提高决策透明度和效率,避免个人主观性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,构建内部专家委员会的同时适时从外部监管机构获取有益建议,这些都是企业界研发中避免沉没成本偏差的宝贵经验。

课题不顺,放弃还是坚持?这是个科学问题 第3张

学术界(上)和企业界(下)研究过程差异。图片来源:Angew. Chem. Int. Ed.

对于学术界来说,科研决策权主要集中在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长(PI)手中。PI决策不可避免的带有个人色彩,但PI在执行项目时,其目标又含有两大共性:求知和育人,正如一个受访PI所言:“作为一名学术界科学家,我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新的科学和培养新的科学家,二者同等重要。”

然而,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PI,自身有申请终身教职、尽快发表学术成果的压力,往往有过度投入资源的倾向。在培养学生方面,PI也面临一些悖论和困惑:一方面学生需要在失败中成长,另一方面失败最好发生在课题开展早期,不至于损失惨重;课题若进展不顺,是学生能力不行还是自己的想法行不通?很少有PI获得过系统的决策管理培训,也有一部分PI倾向于在推进项目的“实战”中锻炼自己决策能力。再加上学术界项目缺乏企业界那样的阶段关卡审查,沉没成本偏差风险很大。PI和学生在科研探索的澎湃激情下,往往都不愿意终止课题,认为这有悖于攻坚克难的科学精神。还有一些PI相信,项目没进展是学生不给力,将它暂时停下来,换一批学生接着干,转机就出现了(PS:这是把学生也当作实验环境因素了)。此外,学术性研究带有一定的弹性,允许研究方向偏离初衷,获得意外的创新点,这使得沉没成本偏差评估更复杂。

综合调查结果,两位作者对科研项目中消除沉没成本偏差归纳出了几点对策:

(1)在课题推进过程中,拟定重要的决策时间节点进行项目审查评估。

(2)包容项目团队的多元性,建立批判反思型实践氛围。“君子和而不同”,允许不同的观点争鸣。

(3)为课题成员提供时间,培训其反思能力和技巧。

(4)尽早识别可能会走向失败的路径,重新规划课题,为实施有效的“避坑”策略铺路。

最后,祝愿各位读者新年好运连连,课题顺顺利利。

Angew. Chem. Int. Ed., 202261, e202208429, DOI: 10.1002/anie.202208429

发布评论0条评论)

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